6)文珠法师:大方广佛华严经_佛陀“须弥四洲”与“宇宙银河”世界观不冲突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,以事相繁多,其境界相,广阔无涯,名不思议。

  二深不思议:以理性周遍,深不可测,名不思议。

  三事理无碍不思议:若事若理,皆圆融无碍;若性若相,皆不可议。以诸法性空故,不可作事想;以诸法缘起故,不可作理想。诸法性空而缘起,缘起而性空,名不思议。

  四以性融相不思议:即性相互融,重重无尽,名不思议。

  解脱有二:一作用解脱:以其作用自在无碍,故名解脱。二离障解脱:以二智照了,远离,内体无障,外用无累,故名解脱。二义相成,总名解脱。

  境界通于凡圣,凡夫境界,由烦恼发业,招感业系苦果,不名解脱。二乘,及地前菩萨境界,未离所知障,虽对凡夫而言解脱,但不得名不思议解脱。唯地上菩萨,分破无明,分证法身,以根本无分别智,亲证真如理,复以后得无分别智,照了一切法相,无始无终,一即一切,一切即一,得名不思议解脱境界。但八地以上菩萨境界,证理较前地菩萨更深,能性相理事圆融不二,而佛果境界较地上菩萨更胜。今此题中的不思议解脱境界,是指十地最后心,高位菩萨的境界,亦即是普贤菩萨所显,毗卢遮那佛的境界,因名不思议解脱境界。

  普贤行愿,前面所说:不思议解脱,是所证入的境界,普贤是能证入之人,行愿是能证入之法。普贤二字,有通有别,通指所有一切修行圆满的菩萨,皆可以被称名普贤,以其能承受圆满究竟一切佛法故。或以普贤圆满行海,以表毗卢遮那果海,故名普贤。别则独指为一切菩萨上首的普贤菩萨,三满多曼陀南,译名遍吉,因为此菩萨遍一切处故名普,具备众德故名贤。能主诸佛理德,定德,行德,与文殊菩萨之智德,证德,断德相对。同辅毗卢遮那佛,被称为华严海会三圣。

  此外若以法言普贤,其意有二:一约体言:则普贤是指一切众生,各各本具的真如自性,恒常周遍,清净本然,不变,不变随缘,以其妙体周遍故名普,随缘成德故曰贤。二约用言:则一即一切是名:普,一切即一故曰:贤。

  若以人言普贤,则有三位:

  一指见道位前的菩萨,从闻大法,悟圆理,发,修菩提行,遍观诸法性相,广集万行资粮,能曲济无遗故曰普,位邻亚圣故曰贤,是信解位的普贤。

  二指登地菩萨,依根本智,引发后得智,分证真如理,能德周法界曰普,至善调柔曰贤,是证道位的普贤。

  三指位登极果,从大慈,同体大悲,所起之三轮不思议教化,则果证法界曰普,不舍因行曰贤。然则一切众生自迷至悟;一切菩萨,修因,皆可以名之为普贤。

  清凉国师谓普有十义:

  一所求普:谓上求佛道,愿证佛所证,心心念念,求一切智

  请收藏:https://m.huoshu8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