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293章 线装书_逍遥小地主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皮等,这种纸没有抗水性,托墨吸水,对于需要用油墨的雕版印刷来说,这种纸远远强于价格更高的麻纸、皮纸。

  而另一方面,这种竹纸可远不如麻纸光滑贵重,成本甚至不及黄麻纸的十分之一。

  “竹子制的纸?”陈老道也是听过江南竹纸之名的,这种纸可向来是以低价闻名的。“为何不用麻纸?”

  “道长,麻纸的价格你也是知道的,可不便宜,尤其是蜀中所产的黄麻纸,那可是供应官衙宫廷都来不及呢。再说,价格贵的并不一定就是好的,竹纸用来印刷书籍,其实远比麻纸强,一会道长亲眼所见就知道了。”

  老陈带着怀疑的态度,接着又问出一个问题,“这纸怎么都裁成这么小一张?如此零碎?”

  这里涉及到了唐朝时期书籍的式样,在此时,是还没有后世所常见的那种线装书籍的,如今的书籍主要有两种形式,一种就是册页式,也就是电视里常看到的那种奏章样的,折叠起来合为一本书,一拉开就是长长的一条。

  或者为卷轴式,就是如画卷一样,也是长长的一张纸,两头装上卷轴,看的时候打开,收起的时候就卷起成一个轴。

  把书弄成单独的一页一页,然后装订成本这种样式,还根本没有出现呢。

  “这是为了方便装订,我们采用新的线装书式样,比起册页式和卷轴式,更坚固,也更方便阅读。”

  当然,对于李逍来说,采用线装书形式,还能节约降低成本。纸张越大张自然成本越高,小张的纸制造相对容易,浪费少,成本低。而且对于雕版来说,也不是版越大越好。

  老陈再次将信将疑。

  他总有点不太好的预感,五百贯三千本道德经,似乎不太可靠。

  李逍带着他们走到下个车间,那里已经是印刷车间。

  印刷工人站在操作台前,把一张张裁好的纸蒙在雕版上,然后如拓印一般······

  一张印好的纸揭下来,放到一边干墨。

  老陈拿起一张,他细看之下,发现这张不大的纸上分为左右两面,各印了十来行字。

  字倒是挺清晰的,雕版印出来的字体有些呆板,但很清晰工整,只是他细读了下,发现左面的这十来行字,跟右面的这十来行字,并不是上下连续的,这完全是不相连的两段内容。

  “李秘书,是不是雕版写错了?”

  李逍呵呵笑着解释,“没有错,我们这书是线装的,但并不是一页一页的印,而是一次印两页,然后按页码叠起来,穿线,最后再折叠包封。”

  这种方法一次是印的两页,并且这两页并不是关联的两页,这种方法是后世印书的普遍装订方法了,李逍指着那页纸下面的一个小符号。

  “这就是页码,你看这是一字,就是第一页。”

  一本道德经总共三十二页,李逍采用的是双面印刷法,因此一张纸其实是四个版,总共八张纸就能印成一本书,八张三十二页。

  同一张纸的同一面,正面右边是第一页,而左边那页的编页却是三十二页了,两页的内容当然是联系不上了,但印刷完成装订之后,就没问题了。

  这样弄,其实也是为了节省点纸张成本。

  毕竟不论是传统的册页还是卷轴式书籍,都只是抄写一面的,另一面是空白。而李逍印书,当然没打算只印一边空一边的,如果两边都印,那自然就是节省了一半的纸张成本了。

  一面印完,放着晾干,然后再反过来印第二面,反正这又不是彩色套印,并不复杂。虽说这种两面印要印两次,一面印坏就可能整张损失,甚至第一面印好后,第二面印坏了,那前面也白印了,可总的来说,纸张的成本是节约极大的。

  请收藏:https://m.huoshu8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