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289章 旧长安_逍遥小地主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的地方,李逍挺喜欢。

  “少府监和将作监派工匠来了吗?”李逍问。

  皇帝已经拔了地,也给了钱,现在关键就是先把作坊建起来,造纸、制墨作坊都将从原来的皇家作坊里调工匠奴隶来,印刷作坊则有自己。

  但建造作坊还得专业的人,大唐专门管工程建造这块的是将作监,建筑工程这块就是将匠监负责的。而百工技艺这块,这是由少府监管辖。

  要建作坊,还是最快时间建好作坊投入生产,自然还是得他们派人来最快。

  “什么?少府和将作不肯派人?为何?”李逍惊讶问。

  李元芳无奈的道,“将作大匠说将作监最近忙着准备修建永安宫,抽不出人手给我们。”

  修永安宫?

  李逍心想永安宫是个什么鬼?而且李治不是刚发行了一百万贯债券,向天下臣民借钱,准备用于支持对高句丽战争以及今年的赈灾之用吗,怎么却在这个时候建宫城呢?

  要知道,在古代,修建宫城这个事情,可是历来不会有什么好风评的,很容易就惹上大兴土木,奢侈淫逸坏名声的。

  李元芳见李逍一脸茫然的样子,忙给他解释起来,原来这个永安宫不是现在才开始修的,也不是李治的主意,其实永安宫立项已经几十年了。

  最早是在贞观年间立的项,那个时候高祖李渊都还在当太上皇呢,因为太上皇还在,太极宫里有两个皇帝,李世民也觉得别扭,于是便想着在太极宫的边上修一座新宫给太上皇居住,因此命名为永安宫。

  贞观八年正式开始营建,永安宫的设计者正是朝廷有名的建筑大家阎立本。只不过贞观九年五月,太上皇李渊就驾崩在大安宫里,于是永安宫也就停建了。

  永安宫刚营建不久时,就改名为大明宫,只不过大家有时也还是会永安宫、大明宫的混叫。

  李治现在大权在握,这个时候提出重新修建大明宫其实也是另有深意。

  今年关陇、山南、河朔等地大旱,夏收损失严重,许多百姓都没有收获,不少地方已经出现流民,流民开始往长安聚集。

  对于灾民的安置,朝廷里的大臣们也各有想法。有人提出让各地官员严守地界,不得让灾民出界,等候朝廷的赈灾粮食。

  而有官员则认为这样做会死很多人,毕竟关陇河朔山南本就不是交通便利之地,等候赈灾之粮,就是等死。与其这样封锁州界,不如让饥民到长安来,毕竟长安这里还存有不少粮食,而且粮食从关东运到长安来,也比运来关陇河朔各州去更方便省时。

  当然,大量饥民聚集到都城下,还是会有不少的风险的。

  万一有人煽动百姓作乱,事情也不好控制。

  于是比较有经济的宰相李绩就提出了一条建议,以工代赈。

  那些今年绝收的灾民放他们来长安,朝廷在长安边上设一些灾民营暂时安置这些百姓,发放赈灾粮食。但粮食不白给,把灾民中的青壮者安排去修建大明宫。

  灾民中的青壮者去修大明宫,这就等于是釜底抽薪,减少了动乱之源,另一方面以工代赈,还正好利用这些灾民修建修了一点的大明宫,毕竟平时修个宫殿不容易,得避开农时,每次征召有限。

  现在正好,以工代赈,一举两得,既方便灾民救济,又能够控制局势,还能够修好烂尾停工的大明宫,岂不正好。

  而李义府更是建议,再发行一点赈灾债券,反正有之前发行的成功经验,就拿百济攻占的土地和俘虏来做债券的抵押嘛。

  李义府还野心勃勃的准备发行二百万贯新债券,以充实朝廷府库,顺利的度过这次灾情。

  先定个小目标,比如1秒记住:书客居

  请收藏:https://m.huoshu8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